问答
当前位置:首页 问答 小学 语文 【宋朝大文豪苏轼读到王安石的《咏菊》“昨夜西风过园林,吹落黄花满地金”后,认为菊花并不落瓣,于是随后写道:“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。”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】
【宋朝大文豪苏轼读到王安石的《咏菊》“昨夜西风过园林,吹落黄花满地金”后,认为菊花并不落瓣,于是随后写道:“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。”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】
更新时间:2025-04-11 07:25:27 专题:语文
问题描述:

宋朝大文豪苏轼读到王安石的《咏菊》“昨夜西风过园林,吹落黄花满地金”后,认为菊花并不落瓣,于是随后写道:“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。”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练副使,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,只见满地铺金,枝上已无一朵菊花,到此才知,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。

看来,说话做事都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再行动,切忌以偏概全。

请以“苏轼的错误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

要求:

①立意自定;

②文体不限;

③题目自拟;

④不少于600字。

孙建延回答:   答案:   解析:   提示:   本题属主旨的限制。写作时要注意提示语“看来,说话做事都须全面细致地了解情况后再行动,切忌以偏概全”这句话。说明:拿到一道作文题或是一段材料,首要任务就是审题。所谓审题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看清题目。有一道中考作文题是《发现》,许多考生看题不清写成《发明》,一字之差,“谬以千字”。吃透内涵。2005年中考作文题之一借助美国探险家约翰·戈达德的例子具体诠释了“心灵召唤”的内涵以及它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,材料中以“44年后”“终于”涵盖了“沿着心灵召唤前进”的过程。在写作中有些考生将“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”理解为“心灵美”从而大谈人要讲道德,使心灵完美,有些考生将“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”理解为“心灵的欢呼”,从而写一件使自己如何高兴的事,这些都是由于对材料审视不够、审题不清造成的。2005年中考作文题之二是“耐力”这个话题,这个话题借助骆驼、鸽子这两个意象展开,并通过比较和诠释,加以展开。应该说,这个话题更切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,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,因为小到做一道题,完成一件事,大到对初中生活的体验,对未来人生的展望,都可以与“耐力”这个话题有关。但在写作过程中有些考生对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,将“耐力”与“忍耐”、“耐心”等混为一谈,忍耐侧重的是内心的隐忍,耐力侧重的是过程。明确要求。看清体裁、字数、拟题要求。这时最重要的是拟题。许多考生只把话题当文题一抄了之,不知匠心独运重拟题。总之,审题不能一目十行的扫描,需排雷式的勘察,“读题不误作文功”,要字字看清,句句落实,找关键词,寻重点语,然后按其重要指令作文。
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
已出生未出生

语文推荐

热门语文推荐

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
《【宋朝大文豪苏轼读到王安石的《咏菊》“昨夜西风过园林,吹落黄花满地金”后,认为菊花并不落瓣,于是随后写道:“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。”后来苏轼调任黄州团】-酷奇网问答》
限时特价:5.99元/篇原价:20元